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法治宣传的决策部署,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法治社会根基,践行商洛学院“知行合一、服务地方”的育人宗旨,7月上旬,商洛学院思政星火暑期实践团深入名人街社区,启动街巷思政课·共筑心安家“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基层治理痛点难点,联合多方力量,以此深耕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小而美”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这支青年队伍以扎实行动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商州基层治理注入青春动能,书写新时代思政学子服务地方发展的生动篇章。
深挖需求:板凳课堂听真声,四方聚力定方向
活动伊始,实践团便扎进社区深处。启动仪式上,名人街社区居委会、公安民警直面痛点,剖析治理难点与法治需求。实践团旋即分组深入楼栋,创新设置“法治树洞箱”匿名收集矛盾线索,同步开展“板凳课堂”微型访谈。社区李大妈笑着和实践团成员说:“社区这样的活动给了我们这些文化程度不高,认得字不多的老姐妹参与社区治理,反映社区意见提供了好渠道。希望以后这种活动可以多举办一些!”短短两天,累计发放“平安共建积分卡”200余张,收集有效反馈几十余条。经与社区居委会,民警深入研讨,三大亟待解决的社区治理议题浮出水面:中老年群体反诈知识薄弱、楼道杂物堆积引发的安全纠纷频发、电动车违规充电带来的消防隐患巨大,为后续精准施策锚定方向。
精准滴灌:团邀专讲清毒害,公约共议促善治
围绕三大议题,一场场形式新颖、直击人心的活动在社区轮番上演。在“反诈护袋”活动中,公安民警犀利拆解诈骗套路。以张大爷为代表的居民们在“反诈卫士”宣誓墙上签名明志。张大爷认真地说:“以前遇到哪些花里胡哨的电话,短信,真有点摸不着头脑,多亏了这些学生娃娃来社区做科普,才弄明白里面的门道,差点就着了道了!帮我们守住了养老钱!”此外实践团还邀请到禁毒专业人士进行对毒品的讲解,帮助群众辨别毒品明晰危害。
《民法典》宣讲日,司法助理员以真实继承纠纷案例释法,宣讲组成员组织“我当调解员”角色扮演,巧妙引导居民运用“和谐友善”原则共商楼道杂物清理方案,并形成《楼栋公约》。成员设计的“安全隐患找茬图”吸引居民踊跃指认社区风险点,一堂融入“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政课同步展开,欢笑中强化“个人安全责任即集体安全基石”的深刻认知。
星火燎原:居民故事汇共鸣,长效机制稳扎根
实践收官之日,“微光故事会”成为情感与价值共鸣的高地。三位亲历活动的居民——曾受保健品诈骗困扰的李阿姨、成功推动邻里清理楼道的张师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王叔叔,讲述宣讲活动如何改变他们的观念与行动。“诚信”、“责任”、“共同体”这些关键词,通过宣讲组成员思政视角的升华,让在场者深切感受到个体“小行动”对守护社区“大平安”的非凡意义。
最后的恳谈会上聚焦于长治久安。在“我的宣讲我做主”居民自治议事会上,社区居委会与实践团一同发布涵盖反诈升级、宠物文明、电动车安全等的《下半年微讲堂计划》,实践团从主导者转变为顾问。实践团与老年居民代表携手共植“法治平安同心树”,象征着“青年先锋”与“银发智慧”的薪火相传。实践团发布的《致名人街的一封信》倡议持续行动,为名人街社区治理提供长效思政支持。
“思政星火”实践,不仅是一次专业能力的淬炼,更是一场青年与基层的双向奔赴。当《楼栋公约》上落下邻里共同拟定的笔迹,当白发老人与青年学子共植的“法治平安树”扎根社区沃土——实践团成员真切触摸到思政教育从纸面落到地面的生命力。
社区治理的密码,从来不在高阁讲章中,而在街头巷尾的树洞箱里、在积分卡兑换的真诚笑靥里、在居民从旁观者变为主讲人的自信目光中。这簇由高校与基层共同点燃的星火,终将以“青老共治、薪火相传”的可持续之光,照亮更多平安之路。而实践团带走的,远不止实践报告:从社区居民手中接过的,是滚烫的生活智慧;肩上沉甸甸的,是新时代思政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永恒课题。
(通讯员:路之茵 李壮)
标题:商洛学院“三下乡”,街巷思政筑平安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cjxw/48284.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