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14字,读完约8分钟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元古山村位于甘肃定西,海拔2400米,三面环山,气候高寒阴湿,过去多年来被称为村落疲惫、腐朽的泥沟,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 年,全村447户1917人,人均可支配收入1466元,贫困发生率达到57%。

摆脱贫困前渭源县元古山村的民居。 明年3月拍摄。 新华社范培珅摄

现在的原古山村,为了脱贫变得美丽了:硬化路、自来水、安全房、经济作物通过沟梁,被选为第二届甘肃十大美丽乡村。 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6年来增长了近6倍。 建卡贫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970元,贫困发生率降至2%,全村脱贫。

快讯: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调查

现在渭源县元古山村的面貌。 9月拍摄。 新华社范培珅摄

从烂泥沟到美丽的乡村,蝴蝶的变化是从特别的年初开始的。 年2月3日,农历小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大大来到原古山村考察,看望各族干部群众,给各家庭送年货,鼓励大家一起努力,丰富日子。 从此,小山村的脱贫运动蓬勃展开。

快讯: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调查

所有人都振奋精神

摆脱贫困前,渭源县原古山村的孩子们从取水点取水。 明年3月拍摄。 新华社范培珅摄

贫则志短。 长期贫困落后,给元古堆人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匮乏,也是思想观念的封闭。 正好六七年前,这里的群众还在艰苦的日子里很有习性,祖祖辈辈都这样,觉得小山谷里没有什么波浪。 广播里天天说要脱贫致富,奔小康去,但是村民们有的认为吃油饼喝茶小康,有的人在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

快讯: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调查

现在元古堆人精神大不相同。 各自活着,积极工作,积极寻找门路。 村门口的小广场上,竖着当年习大大总书记和老党员马岗亲切交谈的照片,上面有我们一起努力,丰富日子的标语。 村民们表示,这里是全村的精神加油站,总书记的关怀,是我们脱贫的最大动力。 党和政府为了帮助我们而努力,我们自己必须更加努力。 我们拜访村民杜文文家时,她特意打开衣柜,给我们看新被子。 她感动地说:“这是总书记送的,我一直不想用。 看到它,我想起了总书记的话,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快讯: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调查

为了向村民贫困宣战、小康进军,村子里广泛开展了励志教育,启发村民的自我快速发展意识。 利用光伏发电的集体收益,设立扶贫公益岗位,向大众购买服务,交换积分,开设积分换货的道德讲积美超市,引诱大众自己建设自己的房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件。 在劳务收入高、经济作物种植多的贫困家庭发放奖金,为了帮助带来巨大财富的人而戴红花。 这些事业,使得村庄的奋斗变得光荣,互助的气氛越来越浓厚,连有名的懒汉都坐不住,追赶着村干部找工作。

快讯: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调查

政府打基础致富

这几年,党委和政府聚焦原古山村的合作,聚焦两大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改造道路住宅水电,综合治理山田林草,从而打开了增收致富的大门。

开辟致富之路.年前,村子里的道路都是泥沙路,晴天尘土飞扬,下雨天人和泥争鞋,外面的人进不去,村里的农产品出不去. 现在村子里的道路都油化了,村子里的胡同都硬化了,田地里的路也变得相当平了,村口的路可以直接到达县城,村民再也不用担心什么都烂在地上了。

快讯: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调查

现在,渭源县元古堆村的村民在自来水龙头前接水。 9月拍摄。 新华社范培珅摄

引领幸福之水。 多年来,村民吃水主要靠几眼泉、几口井,大多数人输水需要半个多小时,遇上雨雪天,路上特别难走,每年都有人因吃水滑倒受伤。 现在,通过实施饮用水安全工程,村里96%的人使用的是清澈的泾川水,喝一点附近山泉的农户也达到了安全的饮用水标准。 腿有残疾的村民王建生说:“以前吃水靠别人来运,节约煮饭,现在自来水送到家里,不用担心水了,也不欠人情了。

快讯: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调查

共圆安居梦。 以前,村民住的是土间,受汶川地震、岷江县地震的影响,房屋普遍不牢固。 据年全村调查,有四分之三的农户住在危险的房子里。 这几年,村子结合居民点布局调整,彻底圆了应该改造危险旧房的就地改造、应该搬迁的集中重建、群众住在安全房的梦想。 总书记拜访的老党员马岗家,加固了3间旧房,建设了3间新房,增加了很多家具、电器,刷新了生活。

快讯: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调查

装扮成青山村。 前几天,村民生活习惯不好,生活垃圾到处都扔,家畜的屎到处都是,一下雨污水就流了。 这几年,村子结合退耕还林、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彻底整治人居环境,新增垃圾桶,购买垃圾清运服务。 现在村子干净了,村口的小河很清澈,村民家前面没有垃圾堆,花、蔬菜、果树多了,村民们都说日子很美。

快讯: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调查

工业天然气增收稳定

原堆人以前很穷,穷得只在土里挖粮食,主要以种小麦、土豆、蚕豆、油菜为生。 反贫困运动以来,村里多次土地复制和人地复制并重,优化种植结构,快速发展劳动经济,村民增收渠道扩大,干燥的钱包逐渐膨胀起来。

扩大特色栽培。 原山村自古流传着中药材,几年前百合食用成功,但投入大,市场不稳定,交通不便,规模一直没有上升。 年,在县领导下,村两委与村民共同协商,明确百合、土豆种薯、中药材为扩大栽培要点品种。 在小额信贷、农业保险等政策的支持下,村民们现在普遍可以种植、种植,几年来,种植面积从年的1000亩扩大到4500亩,占全村耕地的近7成。 为了做好精细装修,村里组织农户成立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农资供给、产销对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组织化程度。 当归栽培家赵永红采用膜侧栽培技术后,单产增长2~4成,掌握切片技术后,亩均利润增长近3成。 据统计,2009年种植3种经济作物使村民人均收入增加5300元以上,相当于年村民人均农业收入的8倍。 村民们都说,同样是栽培地,过去栽培的是温饱,现在栽培的是小康。

快讯: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调查

迅速发展劳动经济。 原堆村人均耕地2.9亩,林地、草地多年封山禁牧,劳动力一直有很多富余。 但是,受思想观念、种植结构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全村1100多个劳动力几乎都围绕耕地运转。 村委会认识到,让富裕劳动力工作,是拓宽增收途径,可以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近年来,村里抓住农闲期大力培训,利用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场培养,使大部分劳动力掌握了1~2项实用技能。 有技能,有财富的原动力,打工者就能自信,拓宽道路。 去年,全村外出务工410多人,人均增收2824元,是去年的3.1倍。

快讯: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调查

党建工作凝聚人心稳步转变信任

一谈到村子的新生活,村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摆脱贫困,不忘总书记,发财感谢共产党。 朴素的语言中充满了对党的感谢,对党组织充满了信任。 但是几年前,这里还是和很多贫困村一样,党组织薄弱,一点村干部忽视工作,村民平时无所事事,找干部,有事骂干部,工作做不好。 消灭贫困的攻防不仅改善了乡村的面貌,而且拉近了党群的距离,密切了干部群的关系。

快讯: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调查

着眼于功能强化,着力建设基层组织。 近年来,村里深入开展双财富先锋活动,培养致富能力者入党,提高党员致富能力,快速发展致富能力者入党13人,选派5名致富能力较强的党员进入村两委。 郭连兵是村子里有名的有钱人,也是不在意集体的人。 在党组织的要点培养下,他不仅入党了,还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成为全村的领袖。 高级包村干部安晓东表示,脱贫攻坚战,处理好农民贫困问题,锻造出可靠、可留的职工,是未来村庄快速发展的最大保障。

快讯: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调查

聚焦扶贫扎实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村委会认为,在扶贫攻坚战场上,党员的作用是否发挥良好,核心之一是能否带领群众致富。 为了促进党员脱贫实效,他们把党支部建设成产业链,使群众富有产业链。 郭新是村产业支部的党员,也是百合合作社的负责人。 他亲自对接兰州的技术、公司、市场,有时忙得连自己的农田工作都顾不上。 他认为党员为群众工作是有道理的。 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和奉献,被群众看到、记住、深深感染。 年以来,全村新迅速发展的党员大多是80多岁的年轻人,这在改革开放后没几年。 为什么要入党,是因为一些年轻人想跟着党干,向党员干部学习,为群众做更多的工作,为村子的建设出更多的力。

快讯: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调查

原山村变得美丽了,村民的日子也变得甜蜜了,对今后的迅速发展也越来越寄予厚望。 党委书记王宝林介绍说,下一步,村里将继续抓好党建促进快速发展,培育特色产业,办合作社,进行适当深加工,巩固艰苦扶贫成果,夯实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基础。 只是消除贫困的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前面。

快讯: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调查

古堆人相信,如果有党的领导人,大家一起努力,一定会丰富日子。

标题:快讯: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调查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