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1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30日电(袁秀月)年10月30日,农历9月22日,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去世,享年94岁。

中国人所在的地方有金庸的网民。 去年,襄阳城为金庸点燃蜡烛,无数网民在网上表示追思。 出演了金庸小说改编电影的演员们也以角色的名义送别了大师。

金庸葬礼上的那个横联窥视着众生,表达了他对艺众生的体会。 就像他的两支钢笔一样:写武侠,雕刻人生百态。 写社论,尽世间冷暖气。

资料来源:中新社记者洪少葵摄影

早年,金庸曾以林欢为笔名,为长城电影企业写剧本;也曾以姚馥兰为笔名写电影评论。 后来,他和梁羽生签订了武侠小说的合同,把名字里的龙字分成两部分,有了我们现在熟悉的名字。

30岁左右创作《书剑恩仇录》后,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金庸创作了15部部长、中、短篇小说。 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鴫,只有14个字,却是几代人青春的记忆。

资料图:金庸葬礼在香港举行。 中新社记者李志华摄影

除小说家外,金庸既是学者,也是新闻人。 学问对自己有益,有乐趣。 金庸曾经说过,学问不够,是我人生的一大缺陷。

2005年,81岁的金庸为了攻读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而到当地上课,引起了许多关注。 年,他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关于做报纸,从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 初中的时候,金庸开始在东南地区的大报《东南日报》上投稿。

他年轻时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和《新晚报》担任记者、翻译。 1959年创办香港《明报》,主编兼社长历35年就任。

他说自己办报纸是真的卖命干的,写小说是闹着玩儿的。

资料来源:中新社记者任海霞摄影

年10月29日晚,拍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的张纪中在微博上发表长文悼念金庸逝世一年。 他写道,虽然你离开了,但你的精神已经融入了祖国的山川大地,融入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我想你和我一样,认为侠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风神,心中的感情,相信武侠精神是真正的中国精神。

快讯:金庸逝世一周年:先生虽逝 侠义永存

其实,侠客精神在中国源远流长。 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写《游侠列传》,李白写《侠客行》,施耐庵写《水浒传》,清代有《三侠五义》。 侠客们受到世人的仰慕和尊重,江湖上也充满了个性的光辉。

武侠被认为是大人的童话,金庸的作品把侠客精神传递到现代再现了出来。 书中,金庸为网民建设了武侠江湖。 有《笑傲江湖》的波诡云谥号,有《天龙八部》的义薄云天,《白马啸西风》简单的儿童情使他的作品长盛不衰,多次被翻拍成电影作品,影响了几代人。

快讯:金庸逝世一周年:先生虽逝 侠义永存

侠是什么道义,是国家的国家。 而在金庸小说中,它是有具体人物、有情义的乔峰、孝义爱国的郭靖、豪爽不羁的令狐碰撞。

一位网友说:“我对江湖的向往和个人侠影都是老师的错。” 马云也在微博上悼念了,若无先生,不知道有没有蚂蚁。 他还敬哀联,一个江湖,一个江湖。

有人问过金庸。 人生应该怎么度过? 他也有侠客的回答:大吵大闹,悄悄地离开了。

年过,先生逝世,侠义永存。 (完)

标题:快讯:金庸逝世一周年:先生虽逝 侠义永存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2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