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97字,读完约5分钟

以科技创新年为契机,开辟更广阔的合作前景

推进中俄关系走向更高水平

这几天,物理学、数学、生命科学等行业的中俄两国科学团队正在积极申请参加首次联合竞赛,选出的最佳研究项目将得到两国相关资金的支持。 以中俄科技创新年为契机,从共同竞争到共同研发、共同研究,两国科技界携手推出形式丰富的共同产品,推动中俄关系向更高水平迈进,促进两国共同快速发展,造福两国人民。

快讯:推动中俄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特点互补,合作取得不俗成绩

宽体客机的联合开发是中俄在航空航天行业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最近,俄罗斯伊尔库特集团总裁哈基莫夫表示,cr929远程广角客机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该基本型有280个座位的大型飞机,完成了共同概念定义阶段的业务,全面展开了研究开发,风洞阶段的测试业务在莫斯科结束。 两国共同设立的合资企业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企业目前运营良好。

快讯:推动中俄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项目的人才培养也首次产生了效果。 年初,据俄技术集团称,俄中两国大学毕业于为cr929项目培养的第一批工程师。 这些工程师经过培训,掌握一套专业信息,参与俄罗斯中宽体客机的研制。

近年来,中俄科技创新交流频繁。 俄罗斯科学院院长谢尔盖耶夫表示,俄罗斯科学院和中科院去年签署了涉及多个行业的合作路线图。 根据这张路线图,中俄科学家正在深海资源、地理新闻系统、神经科学等行业进行联合研究和联合实验,如上海开设的激光联合实验室就是合作成果之一。

快讯:推动中俄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在俄罗斯,加强科研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谢尔盖耶夫认为,俄罗斯科学家在科研行业各有特点,互补性很强。 俄罗斯在基础研究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力,中国在新闻通信等行业技术方面领先于世界。 在将基础科学研究取得的成果比较有效地转化为技术的同时,能够将技术迅速应用于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快讯:推动中俄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通过共同研究,培养越来越多的专家

中俄数学中心日前在北京成立。 该中心由北京大学和莫斯科大学为中心组建,联合中俄两国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力量,致力于构建国际一流的数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团队。

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德尔·胡尼奇表示,在俄中教育、科学、创新行业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中俄数学中心的建立是莫斯科大学和北京大学国际学术合作成果中更为重要的里程碑,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两国基础科学行业的合作。

作为中俄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力量,两国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 今年6月,举行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共同建设的中俄联合校园的创立仪式。 长春理工大学与圣彼得堡国立新闻技术、机械和光学大学合作开展光学工程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以培养一流光学人才为目的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成立以来,为中俄战术合作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优质创新人才,提供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奥谢普科夫说,俄中联合教育项目有助于培养和集聚各行各业的新生代专家。

快讯:推动中俄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共同研究的目的是大力培养专家。 圣彼得堡大学校长克罗帕切夫指出,俄中两国在迅速发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积累的经验是联合大学的办学基础。 两国高中齐心协力,可以建成世界水平的高中。

互相支持,携手应对疫情的挑战

中俄两国专家围绕疫情防控保持着密切的信息表达。 俄罗斯是向中国派遣医疗队的第一个国家。 中国是向俄罗斯提供疫情防控物资最有力的国家。

日前,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倡议下,中俄新型冠状病毒学术研讨会在网上召开。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兹维列夫等多位知名学者与中国同行就冠状病毒研究、疫苗及药物研究开发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兹维列夫认为,俄科学家有必要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为两国乃至全球传染病防控提供有力支持。

快讯:推动中俄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中国的生物科学和医学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方面显示出了非常高的专业水平。 俄罗斯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基因工程实验室主任沃尔奇科夫告诉本报记者,中国科学家在不保存的情况下与各国同行分享疫情防控经验,积极为国际社会疫情防控提供援助。 俄方愿意与中国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挑战。 沃尔奇科夫还介绍说,目前,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基因工程实验室正在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健康研究院的遗传学专家合作,通过细胞疗法和基因组相结合的新技术克服HIV感染。

快讯:推动中俄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表示,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共同挑战,在中俄科技创新年的框架下,中俄双方进一步加强在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等行业的科技合作,共享防控经验、诊疗方案,在特效药、疫苗的研发上加强合作,以维护国际卫生安全

快讯:推动中俄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两国元首宣布今年和明年两年为中俄科技创新年,强调科技创新合作对两国关系快速发展的重要性。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副教授季莫费耶夫向本报记者表示,两国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与俄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张汉晖表示,中俄双方愿共同挖掘两国关系高水平运行的历史机遇,推进中俄相关产业链交流融合,携手布局基于新技术的产业生态,走创新合作快速发展的道路。

(本报莫斯科7月23日电)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殷新宇

标题:快讯:推动中俄关系不断迈向更高水平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5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