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2字,读完约5分钟

18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透露,截至7月16日,江西、安徽、湖南、四川等11个省500多件不可移动文物因洪涝灾害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包括全国要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7处。 他坦率地说,今年汛期,受损文物范围广、数量多、损失大,是近年来汛期文物受损最严重的一年。

快讯:500余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损 文物安全度汛成难题?

古桥、古城墙为什么多次受损?

据介绍,长江流域省份文物受损情况比较严重,其中江西160处、安徽144处、湖南62处、四川41处、广西35处、湖北31处。 受损文物中,古桥梁被冲走,古城墙倒塌和文物建筑师倒塌较为严重。 一个省有70多座桥梁受损,其中全国要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黄山屯溪镇海桥、四川阿坝红军长征遗址达维会师桥和江西婺源清华彩虹桥等被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襄阳城墙局部倒塌全国要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桂林李宗仁故居、湖北十堰武当山建筑群五龙宫龙虎殿、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娄底朱家大院等发生房屋倒塌。 目前,一些省份的防汛情况仍在持续,文物防汛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快讯:500余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损 文物安全度汛成难题?

宋新潮指出,古老的文物建筑在严重的自然地质灾害面前尤为脆弱。 另一方面,文化财产本身不防灾和抗灾能力强。 古桥梁、古城墙、古民居等文物建筑年代悠久,犹如历史老人,千百年受自然环境侵蚀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抵御自然地质灾害的能力较弱。 历史上,许多文物建筑在灾害中被破坏,或者经过几次灾后重建,直到现在,被这种洪灾破坏的安徽黄山屯溪镇海桥在历史上多次被洪灾破坏重建。

快讯:500余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损 文物安全度汛成难题?

而且,我国文物建筑多为木框架结构,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材、砖等,特别是有点革命老地方,多为寺院、民居建筑,建筑等级不高,容易在自然地质灾害中受损。 另一方面,极端的天气会增加文物的安全压力。 文物分布区域多而复杂,多位于山区、河流、湖泊、沟谷地区,受自然地质灾害的影响很大。

快讯:500余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损 文物安全度汛成难题?

作为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判断和应急处置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乔云飞指出,古桥梁是适应当时的自然环境和交通需要而建造的。 但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地方一点建设活动有可能填补多年中断的河道。 下雨小的时候,这些截流河道可能没什么效果。 到了汛期就变成了泄洪道,河上的桥也岌岌可危。

快讯:500余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损 文物安全度汛成难题?

今后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文物的安全度?

对比目前的汛情,国家文物局将全面调查各地可能面临的灾害隐患,整治安全隐患,密切组织防灾减灾工作,做好受损文物后续保护工作,收集、保存文物部件,组织文物维修、修复,使文物损失最小 向文物损失严重的四川、湖北、广西、安徽、江西、湖南、重庆等省支付文物应急救援资金350万元。

快讯:500余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损 文物安全度汛成难题?

宋新潮坦言,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不够。 我国文物、建筑学界对文物建筑的保护研究集中在建筑结构、形制、结构等方面,缺乏对文物自身所具有的防灾减灾功能的关注,未能形成系统的文物防灾理念和技术体系,文物维修中的防灾减灾措施比较缺乏指导,多种文物自身的防灾减灾功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快讯:500余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损 文物安全度汛成难题?

除此之外,防灾减灾整体能力不强。 一些地方文物防灾减灾工作未得到重视,文物防灾减灾还未作为重要和专业的文案纳入地方自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系统。

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文物防灾减灾应急机制,指导各地实际制定文物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应急预案,完善文物灾害危险情况监测预警、风险判断研判、抗灾、灾害处置、新闻报告、灾后维修修复等一系列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切实增加文物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而且,在文化财产的修缮中必须考虑防灾问题。 多次不改变文物现状的基本情况是,在不影响文物主体安全和环境风貌的前提下,必须同时考虑、设计和实施建筑加固、防震、防渗、泄洪等文物防灾减灾措施,作为文物维修。

快讯:500余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损 文物安全度汛成难题?

国家文物局与科技部联合申报的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判断与应急处置研究项目已于年成立。 乔云飞介绍说,这一课题以不干涉文物主体为前提,围绕洪涝、大风、地震三种自然灾害,选择四川、山西地区古建筑、石垣寺、古遗址的不可移动文物,开展不可移动文物灾害前、灾害中、灾后的风险判断和应急处置研究。

快讯:500余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损 文物安全度汛成难题?

实际上,发挥文物自身的防灾功能也很重要。 北京故宫九龙喷水的科学排水系统600余年未遭受水灾,四川都江堰本身是分水排沙放水水利工程,安徽寿县古城石坝、涵洞、月堤等系统未构成完整的城市防洪系统,赣州古城福寿沟至今仍是宋代城市排水系统等,

快讯:500余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损 文物安全度汛成难题?

宋新潮认为应对该组织开展专门的系统研究,深入挖掘古城、古村和古建筑等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防灾系统和抗灾功能,逐一发挥其在现代城乡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意义。

标题:快讯:500余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损 文物安全度汛成难题?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jyxw/1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