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7字,读完约3分钟

吉林通化东昌区环通乡石棚村北侧,东昌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肃穆庄严,苍松翠柏,郁郁葱葱。

沿着正门石阶攀登,是陵园内5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广场前建有英烈的墙壁,刻有英文名录。

从广场中央看,120多米长的花岗岩石甬路向上延伸,甬路旁矗立着一座10.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碑的正面刻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的金色大字。 1076座烈士墓分布在甬路两侧。

据悉,该陵园建于1950年底,是吉林省埋葬志愿军烈士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据陵园管理中心主任邹世福介绍,该陵园内的烈士墓中,558座因抗美援朝战争重伤回国,救治无效而牺牲的烈士,另外518座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社会主义建设而为国迁移到陵园

通化市有中朝边境线200公里以上,曾是志愿军朝鲜参战的重要通道,是中朝两国军队休养和伤员救治的后方,是大量军事物资储存和运输的后勤保障基地。

通化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边延克整理了通化支援抗美援朝史料。 当时通化所有地区的总人口为88.5万人,外出务工者达到81.6万人。 边延克说,无论志愿军击中哪里,我们都会去哪里,这是当时许多媒体转载的口号。

据边延克介绍,通化人民在抗美援朝期间运送了志愿军18.2万名伤员。

许多士兵在住院时受重伤,有些人在牺牲前无法登记姓名。 邹世福说,最初的558座烈士墓,留下名字的烈士只有221人。

陵园英烈墙的一侧是年建成的东昌区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吉林省内唯一的抗美援朝纪念馆。 纪念馆分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通化子女士勇气支前、骨葬他乡魂耀中华、红色传承复兴圆梦4个主题,目前共展出30个板块、142件各类展品。

快讯:为支援抗美援朝,当时通化总人口88.5万,出动战勤民工81.6万人次

在纪念馆内的展板上,照片引起了我们的观察。 照片中,一位老人站在烈士墓碑前。 据邹世福介绍,老人名叫王贵,生于1929年,去年因病去世。 老人生前一直默默守护着陵园,每年清明都来这里向烈士们鞠躬。

志愿军老战士李立德今年91岁,住在通化市不远的辽源市,曾任沈阳军区装甲兵坦克三师炮兵团基层中队辅导员。 70年过去了,老人依然清晰地记得他随队越过鸭绿江的场面。

桥被炸了,我们卷起裤腿冲了水。 当时是10月下旬,东北的气温已经接近零度。 在这个渡江上,很多战友没有再次回来。 一谈到牺牲的战友,李立德的语气就多了起来。

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抗美援朝精神永存。 今年6月,通化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境作战70周年系列活动在陵园启动,10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老战士聚集在一起回顾了过去的烽火岁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远激励全国人民为祖国的国防和建设而团结奋斗。 士兵陈杰说。

标题:快讯:为支援抗美援朝,当时通化总人口88.5万,出动战勤民工81.6万人次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0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