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69字,读完约8分钟

最近两个月,二师兄的肉可能比师傅的肉还贵。

消息称,8月的第二周,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6.8%,部分地区达到32.61元/公斤的高位。 猪的饲养数量比前一年减少了32%,创下了20年来的最低水平。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已经相继行动。 8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召开全国生猪生产和猪肉保证价格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切实处理群众肉食问题。

此次生猪价格波动,可以说直接原因与非洲猪瘟的影响有关,但深层次原因更为复杂,可能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环境保护、土地等综合因素有关。

纵观全局,岛叔试图通过养猪专业村的兴衰史来理解当前猪肉市场的波动问题。

周期

岛叔调查过养猪专门村(叫做a村)。 从2004-年到10年间,村子里的村民,大部分家里养猪,至少有几十头,很多有几百千头。

这种规模化的家庭养殖方法,其实告别了以前流传下来的意义上的散养方法,但与资本经营的养殖场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项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后,中国农业经营行业发生了农业生产经营方法的转变。 这不仅在种植业中表现出规模经营的趋势,在养殖业中也很突出。

例如,岛叔叔去的四川省某生猪养殖大县,2003年以前小农庭式生产的比例占100%,县内没有50头以上的养殖规模。 截至2007年,该县规模化养殖占63%,小农养殖仅占37%。

这个过程与a村养猪变迁过程相匹配。 2004年之前,a村农户也养猪,但每年1~2头养猪市场化程度不高,在村范围内自给自足,具有鲜明的小农经济特征。

但是,这十年规模化的家庭养殖,其实是高度市场化的养殖方法。

第一,需要高资金投入。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0头存栏养殖场,需要投入3万元左右的母猪,也需要投入1000元左右。

二是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 达到一定保存栏的猪,需要在防疫、饲料、猪仔、母猪等养殖技术上积累一定的经验。

三是有比较发达的市场互联网。 家庭和大市场对接,需要发达的地方经纪人互联网。 客观上,某地的生存栏越多,经纪人的网络越发达。

转换

a村养猪方法的转变不是小农经济内部发育的结果,而是有鲜明的政府主导。

20世纪90年代,a村的邻乡在县政府的支持下迅速发展猪养殖业,该乡也成为有名的养猪专业乡,猪供给长三角各大城市。

从2004年开始,该县信用社推出农户小额信贷优惠政策,各农户可贷款3-5万元,这为a村村民快速发展养猪业提供了绝好的支持。

只是在实践中,高度市场化的家庭规模经营意味着高市场风险。 随后,a村养殖户总结养猪市场规律:三年一周期,一年赚,一年赔偿,另一年平平。

总体来说养猪的利润比较稳定。 只要用心,有足够的资本和耐心,就会有一些收益。 但是,也有因运气不好、资本不足、无法忍受亏损的年头、猪场倒闭而外出赚钱的农户。

从a村的养猪产业来看,虽然产业链不长,但产业利润的分配也能从中窥见其深处。

在a村养猪产业链上,上游是饲料供应商,镇上有几个大型饲料加工厂,本村也有一个。 中游是数量庞大的养殖户下游有几个经纪人和小型中间商。

从整体来看,上游和下游稳定盈利不赔偿,但他们需要比较充足的资金投入。 因为饲料供应商需要向养殖户支付饲料费,潜规则是出栏后还钱。 中间商可能面临着支付下游业主的债务和货款逃跑的风险。

岛叔估算,a村市场化养猪十年间,饲料店老板和几个中介商平均每家赚2300万美元。 通常的养殖户在赚钱、赔偿、勉强维持之间各占三分之一。

每当猪价下跌,淘汰没有实力的养殖户,但是每当猪价暴涨,都会给任何有计划的养殖户增加底气。

客观上,留在村子里多次去最后一批养殖户的是骨干农民。 这些养殖户利用养猪在镇上建了几十万栋建筑物。

政策

根据岛叔的调查,猪生产大宗农产品,其市场总体比较平稳,国家控制一直都在。 那几年,a村的养殖户也得到了50元/头的母猪的补助,但有经验的养殖户说,这个补助政策不行。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补助政策出台的时候,正好存款栏少,但是猪的价格极高的时候,养猪家一定赚了。 此时的补助,对养殖户来说意义不大,但意味着鼓励养殖户扩大生产,下一个周期的猪价必须下跌。

年开始,全国环保政策开始收紧,a县也适时压缩养殖规模,消灭家庭养殖政策。 具体来说,通过环境保护、土地及猪舍拆迁补偿等综合政策杠杆,迫使养殖户退养。

客观地说,a村的生猪养殖确实造成了生态污染。 a村本来是山清水秀之地,但养猪业迅速发展后,人们不敢下水,更不用说喝水了。 同时,许多猪舍建在良田,必须遵守农业和土地的法规,可以管理。

再加上这几年猪的价格低迷,养殖户一点也不想养殖。 而且,许多村民在政府政策的激励下,迅速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林芝、百香果、金丝莲等。 虽然转产的效果不佳,但a村的年关变成了无猪村。

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猪价低迷,许多养殖户感叹,幸运的是清栏及时,否则必定有大量养殖户血本未归。 现在猪价又涨了,不知道a村的村民怎么感叹。

塑造形状

虽然a村的养猪简史看起来很简单,但可以证明,中国的养猪业,其实一直是国家和市场双重建模的结果。

所谓萧何,败也萧何。 事实上,许多地方政府不得不开强迫人民致富的玩笑,让农民生产经营某种农产品。 结果,政府鼓励生产某些东西,有些东西会吃亏。

a村的农民可能很幸运,但养猪业不能说太成功,也不能说失败。 近年来,农民增收已经不是三农政策的重点,各地出于环境保护和菜篮子工程的双重原因,政府倾向于放弃家庭规模的养殖业,鼓励大型养猪工厂的支持。

2007年,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开始推动畜牧业向现代转型,转型方向为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由全国生猪呼唤大县、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等项目推动。

在政府补贴的刺激下,万头养猪场和千头养猪场层出不穷,农户散养进一步消失,农户规模养殖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许多经济发达地区规定了禁养和限制养区,a村养猪业在这一政策的背景下衰退。

当然,原本就具有明显灰色性质的养猪业,早就被治理好了。 例如,大部分城郊村都有养猪业。 少量外来人口租用村民闲置土地建立养猪场,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一是猪的食物可以当场采访,收集餐饮业的水浸,大大节约价格。 二是出来的猪,极其容易进入市场,这使得中间商利润提成略有减少。 这几年,城郊村的养猪业也因环境保护而关闭。

又多又杂

年非洲猪瘟之所以对猪肉市场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还是因为这一意外的市场因素传到了地方政府,为许多地方政府实施禁养政策提供了契机。

岛叔还对华北某县的非洲猪瘟防控进行了调查。 该县是农业较大的县,养殖业和水果业有一定的规模,两者之间形成了具有一定意义的循环农业。

然而,非洲猪瘟严重,周围几个县发生疫情,但只有该县没有发生,成为孤岛。 为了万无一失,该县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严防死守。

几个月过去了,养殖户的存款栏在下降,但是防控的价格很高。 县政府估算,这笔防控支出足以补贴养殖户的退养补贴。

重要的是,养殖户在悲观的市场预期下,多次希望政府介入。 于是,到了年初,该县决定全县退出养猪业,发出解除非洲猪瘟防控的警告。

这样看来,这其实都是大喜的选择。 但是,局部合理,整体往往不合理。 关于岛叔的提醒,地方政府对养猪业,无论是支持还是抑制,其市场效应都绝对不依赖于其理性决定。

据业界估计,这次猪肉价格的高位运行,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毕竟,猪不像鸭子,至少需要六个月的生长周期。

但是,没有觉得猪肉会贵到不能吃的东西吗? 但是,杞忧。 除了中央的冷冻猪肉,巴西、欧盟、澳大利亚等猪肉养殖大国都在盯着中国这个市场呢。

(文/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研究员吕德文)

标题:快讯:解局:猪肉价钱为何大涨?从一个村子注意全局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1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