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31字,读完约7分钟

早上,从化德县德善村工厂传来了失配缝纫机的声音。

主任谢振丽告诉记者,这家工厂是全县46个老百姓家门口的扶贫工厂之一,工人都是来自本村的贫困者。 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挣2000多块钱,可以打工种地。 57岁的郭存莲高兴地说。

化德县是内蒙古扶贫产业快速发展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以脱贫攻坚为第一民生工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年至今年6月,全区累计脱贫141.7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1.7%下降到1.06%。

自治区扶贫办公室主任或永波表示,年全区将实现14万多贫困人口的脱贫、贫困村所有列队、贫困旗县所有摘帽目标。 年实现了剩余贫困人口和重返贫困、新增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

产业正在巩固消除贫困的道路

大暑节气,记者进入兴安盟扎富特旗宝力根花苏木那金恰贫困户白福林家。 打扫小屋、喂食、加水的妻子张凤英正忙着。

我以前也养过猪,但是因为没有资金,所以最多只养了两只。 张凤英表示,年用扶贫资金新建猪圈,购买2头母猪崽,现已迅速发展到21头。

白福林一家三口是建立卡的穷人家,生活曾经很艰难。 年,利用菜单式产业扶贫资金迅速发展养猪、养羊产业,光这一项收入就超过了2万元。 现在我家正在脱贫,今后有必要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收入。 一谈到未来,夫妇就充满信心。

快讯:力补短板奔小康

这是内蒙古鼓励有劳动力的贫困者通过自营模式脱贫的缩影。 从年到年,全区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49亿余元,其中70%以上的资金快速发展产业,重点支持养殖、蔬菜等特色产业,帮助4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在炎热的夏天,拉丁毕力格顶着烈日,去了加沙附近的荒地。 看到这些宝贝,一致富就生气。 看到闪闪发光的太阳能电池板,拉丁毕力格露出了笑容。

在察哈尔右翼的中旗,3087户失去劳动力的贫困家庭每年每户享受3000元的太阳能发电红利,持续20年。

内蒙古各地因土地适宜,建立了许多扶贫产业快速发展的模式。

健康补助有保障

盛夏,从社区卫生中心看完病后,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的居民胡生雷陪着妻子回家。

这次看病一共花了360多块钱。 政府的兜风报销了90%。 我付了10%,才掏了几十块钱。 胡生雷指着结算清单对记者说。 好像以前像我一样得了慢性肾功能衰竭,天塌了。 现在赶上了好政策,住院检查可以报销,家里的负担也减轻了。

快讯:力补短板奔小康

夫妻以前是牧民,退牧还林后,两人搬到巴彦浩特町开始做小生意,日子本来就好了。

年,妻子赵红梅病了,经治疗逐渐康复,但家里的积蓄也花光了。 雪上加霜的是,去年6月,胡生雷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好在依托健康扶贫政策,去年胡生雷住院3次,消费6万多元,报销5万多元。

我家能渡过这个坎,全靠国家健康扶贫的惠民好政策! 赵红梅说。

从去年年初开始,内蒙古全面实施了健康扶贫三年的攻防行动。 实施贫困大病和慢性病精准救治强固行动,将乳腺癌等14种大病纳入集中救治范围,到年扩大到30种。 在农村牧区建卡建设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合同服务必须签字。

快讯:力补短板奔小康

截至去年年底,全区31.3万贫困家庭中,有14.1万贫困家庭摆脱了贫困,占贫困家庭的45%左右。

消除贫困的成果稳定

赤峰市林西县十二吐乡十二吐村村民王华,生病10多年,每周要做透析,一年要花10万日元以上的医疗费,靠打工为生的他喘不过气来。

年10月,王华一家从小城子村轻易地搬到了十二吐村。 在干部的帮助下,夫妇养育了西红柿,年收入达到了3万元以上。 去年11月,王华一家摆脱了贫困。

我家脱了贫,但是帮干部也不插手,定期进屋,推广政策,调整贷款,联系技术人员和客户。 今年,王华又贷款购买塑料大棚,年收入达4万元以上。

为了稳定消除贫困的成果,我们试图将脱贫者和积分项目结合起来。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让他们永久吸附在龙头公司和合作社的产业链上。 林西县扶贫办公室主任赵光明说。

查了一下右旗,内蒙古民丰藕业有限责任企业负责人卢文兵告诉记者,在甘薯种植、农业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环节,向1383户农户开展了合作。

我们家每亩增产红薯2300元。 土地翻了之后,企业让种植燕麦,利润也很好。 农家辛志强说。

摘帽子不负责,不卸政策,不卸帮助,不卸监督,维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永波表示,将建立产业扶贫持续增收、扶贫资金理财、刺激大众内生动力等机制,稳定脱贫致富。

城乡盖新房子

本报记者丁志军

阿尔山市伊林区张奇友老人的家里,有大小4个水槽,供各种颜色的观赏鱼游泳。 过去,一家五口挤在3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 因养鱼而吵架的人不少。 现在新房子72平方米,生活设施齐全。

位于大兴安岭林区的阿尔山市,长期以来,住宅以木板夹泥房屋为主,面积狭小,漏风漏雨,保温防寒性能差。 年春天,开始了当地大规模的棚屋区的改造。 截至今年年初,共有10200户居民入住新居,棚户区改造工程基本完成。

快讯:力补短板奔小康

包头市北梁棚户区面积13平方公里,涉及4.7万户12.4万人,改造困难。 不到三年,一个花园式的小区建在这里,十几万居民搬到了新家。

在北梁新区南三社区,居民们在社区中心唱歌、跳舞、健身、手工劳动,在书法社区服务中心设有日托室、志愿者站等,善待社区4000多户居民

农牧区的住房情况也有了很大改善。 大家住在宽敞明亮的砖房里,喝干净的自来水,购物有超市,看病有卫生室。 林县苏撒汰村的村民李国伟感慨万分。

截至目前,在内蒙古城市生活的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1平方米,是1990年的3.5倍。 农村牧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6平方米,是1990年的2.2倍。

健康的生活成为时尚

本报记者吴勇

年轻人滑冰,练高低杠,老年人健步走,做运动,一家人乐呵呵地看着奈曼旗进入他的城市健身场地,景林正组织的全家人举办了家庭运动会。

过去每逢节日,除了家人一起聚餐以外,都是喝酒打牌。 年过六旬的于景林告诉记者,现在家人聚在一起,我们在进行体育健身活动。

在蒙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上,富裕的农民越来越重视养生,健康的生活习惯成为新的时尚。

库如奇乡库如奇村,村民隋振学告诉记者,为了锻炼身体,她花了4500元买了跑步机。 这是值得花钱买健康的。

一进入尼尔基镇龙兴村农民王修家的小院子,就绿意盎然。 从去年开始,他就剩下5亩玉米、土豆栽培,不使用化肥农药。 过去我家吃的最多的是肉食,这几年蔬菜、粗粮成了餐桌上的必备食品。

走在内蒙古农村牧区,文化活动室、草原书屋、健身广场、球场多了,广场舞、秧歌队、篮球队活跃起来。

标题:快讯:力补短板奔小康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6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