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解技术密钥 ,丹心守环保脊梁
——访上海昱真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雅珍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环境始终是支撑生命繁衍、文明延续的根基。正如党中央所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与文明兴衰休戚相关,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守护当下的绿水青山,更是为子孙后代留存发展的希望火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上海昱真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雅珍教授,深耕环保领域四十余载,砥志研思,苦心孤诣,研发出适用于水资源保护的系列YZ型药剂及水处理设备,以及烟气治理领域YZ型旋流混合式脱硫除尘降硝脱水四位一体塔等产品,获得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科技部、环保部、工信部等多个部门的发公告认可。王雅珍本人也因其卓越的贡献,先后获得了“中国十大经济女性”“中国经济女性年度人物”“中国经济最具影响力十大年度人物”“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家”“中国品牌十大杰出女性”等荣誉称号。同时,她还担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华环保联合会能源环境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组长等多个重要职位。四十余载的坚守与拼搏,王雅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环保人的责任与担当,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栉风沐雨:四十年砥砺前行 攻克环保科研难关
王雅珍出生于风雨如晦的20世纪40年代,动荡的岁月里,她亲眼见证了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于废墟中崛起、在泥泞中跋涉前行。自小,红色革命精神便深深地浸润着她的心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如明灯般照亮着她的人生道路,成为了她毕生追逐的方向。
王雅珍天资聪颖且志向远大,在求学生涯中,她始终保持勤勉自律,每一页笔记都凝聚着汗水,课堂吸收率必须100%。在北京女二中读初二的时候,她就总结出“打8遍记忆点的学习方法”,在保证当学霸的前提下,用最少的时间学习,最多的时间从事体育锻炼和社会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凭借不懈的努力,她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大学毕业后,王雅珍进入正在筹建中的五小化工企业廊坊化工厂工作。入厂半年后,她调入只有她和一个八级工的生产技术科。十年间,她负责创建投产了电解水制氢气氧气车间、尼龙注塑车间;设计投产了11台土洋结合的尼龙注塑机;设计生产出一台塑料沸腾烘干机;设计生产出一台花生嗑皮机;设计了200多套工程塑料模具,用尼龙1010注塑轴承、轴瓦、轴套、泵叶轮等产品。她深入一线,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难题,
积累下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982年底,王雅珍被调入清华大学分校,负责创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资的“塑料模具”和“锅炉安全与检测”专业以及四个实验室,并担任教研室主任及《工业锅炉水处理》和《塑料材料和加工基础》两门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从1983~1985年,北京市劳动局委托清华分校举办了11期“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增效”培训班,每期33天。其中75%的课由王雅珍主讲,全部实验由王雅珍带。1988年至1991年,劳动部委托清华分校创办《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专业(侧重工业锅炉水处理)的大专班。王雅珍带领两名老师在全国各地建了14个辅导站,胜利完成了这项教学工作,为全国各地培养了1000多名专业人才。她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结合实践,为莘莘学子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这段经历,不仅让她的专业素养得以升华,更让她深刻地感受到科研对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为她日后的技术创新与设备研发筑牢了根基。
1985年劳动部安监局从美国引入了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制取工业給水。钢厂、电厂、石化企业、中央空调、供暖等领域都采用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制水。再生剂食盐像大海搬家一样,洒向中华大地,严重污染了中国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王雅珍从1985年至1987年,依托各省劳动厅,在全国七大领域调查再生剂食盐的使用情况。到1987年夏季,她确认:由于盐污染,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将没有合格的饮用水喝。到1989年,北京市所有的机井水含盐量都超过了500毫克/升。从1989年把密云水库的水引入到怀柔水库,将怀柔水库的水和北京市不合格的地下水混合后供水。当密云水库的库容降到1/3时南水北调。王雅珍1987年的预测两年后在北京兑现了。
1987年9月一开学,王雅珍毅然辞去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专业教研室主任职务,投身于防治地下水和地表水盐污染事业中来。此后,她创新性地提出“六防原理”、 “三道防腐线”、 “三道防垢线”和“四道节能线”理念,并研发出具有卓越性能的YZ型系列防腐阻垢剂。1995至1998年,她与上海交大两个教研室携手合作,全力研究烟气半干法脱硫除尘降硝技术,并获得成功。科研之路荆棘满布,难题层出不穷,但她从未退缩,始终深耕不辍。
2005年,我国大力推广煤改气政策。王雅珍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专业素养,察觉到煤改气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潜在风险。鉴于此,她认为解决能源占比高达 80%的煤炭资源的清洁燃烧和清洁排放问题迫在眉睫。吸收与上海交大研发烟气治理的经验,王雅珍历经无数个不眠之夜,用三年时间,终于成功设计出 YZ 型旋流混合式脱硫除尘降硝脱水四位一体塔。该设备用炉渣中的天然碱做脱硫剂、降硝剂。做到在近零电耗、近零水耗、近零运行费用和零排污的前提下,让烟气排放达标。这一创新性的技术成果,为煤炭的清洁利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有效的手段,在煤炭清洁燃烧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保护水和保护天两个领域,国家多部标准存在误区,治理方法存在误区。导致能源浪费、环境污染。为了保护中国的水和天,为了推广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王雅珍教授退休后创立了上海昱真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其在环保领域的创业征程。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20多年来,王雅珍及其团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创新。目前,公司总占地面积达25亩,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拥有标准化生产流水线、先进的化学实验室、完备的公共工程以及仓储设施。公司的核心产品为有机、无机与微生物相结合的YZ 型系列水处理药剂、各类先进的水处理环保设备以及YZ 型旋流混合式脱硫除尘降硝脱水四位一体塔。凭借卓越的性能和可靠的质量,公司产品被400多家大型供热企业、60多家热电联产企业、30多家低真空发电企业和 100多家工业冷却循环水企业所采用,不仅帮助客户实现了节能减排、降低运营成本的目标,还为推动我国环保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赢得了六大部委发公告推荐。
技术攻坚:智慧破译治污难题 创新熔铸核心技术
四十余载光阴荏苒,王雅珍始终如一位执着的环保卫士,坚守在守护中国水与空气的战场上。时间回溯到1985 年,当时我国引入了钠离子交换器,试图通过钠离子置换工业用水的硬度,破解锅炉、热交换器等设备因水垢沉积导致热效率下滑的难题。然而,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却引发了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钠离子交换软化水只防垢不防腐。大量制取钠离子交换软化水产生的废盐液如同无形的 “杀手”,渗入地下,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盐污染。而过量钠离子被人体吸收,会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甚至癌症。
1985年,王雅珍敏锐地察觉到这场“危机”,她深知,若放任不管,国人将失去健康的水源。带着这份沉重的责任感,认真调研了两年,最终得出了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在80年代,每年仅供热采暖、工业锅炉和电站锅炉给水领域,向地下排放的废盐量竟远超6000多万吨,这无异于是一场生态灾难!但是,目前全国仅供暖行业就拥有400多万台钠离子交换器,每年有1亿多吨食盐排入中华大地!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王雅珍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从1987年开始毅然投身于艰苦卓绝的科研攻关之旅。经过无数个日夜的不懈探索与反复试验,她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卓越的创新能力,开创性地提出了涵盖防垢、防腐、防失水、防菌、防藻、防生物粘泥的“六防原理”以及独具匠心的“三道防腐线”、“三道防垢线”、“四道节能线”理论。其中,“三道防腐线”理论因其严谨的科学性、显著的实用性以及创新性,被收录于北京市地方标准DBJ01-619-2004《供热采暖系统水质及防腐技术规程》之中。其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列入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以及住建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推广目录》,彰显了该理论和技术在行业内的权威性与引领性。
在上述先进理论的指引下,王雅珍成功地研发出具备三道防腐线、三道防垢线、四道节能线的 YZ 型系列防腐阻垢剂。这款凝聚她智慧结晶的产品,集防腐、阻垢、除垢、除锈、培育保护膜、防人为失水、凝聚、网扑、减阻(节电30%)等十四项强大功能于一身。1992 年,该系列产品凭借其卓越的性能,顺利地通过了劳动部的部级鉴定,成为截至目前,唯一获此殊荣的系列防腐阻垢剂产品,还多次被国家部委列为重点节能减排产品。
2005年,我国大力推进煤改气政策。彼时煤占比能源消耗的80%,王雅珍意识到煤改气潜藏的三大棘手问题与严重后遗症,实现煤炭的清洁燃烧与排放才是破局的关键。从2005年到2008年,三年时光,她全身心地投入研究设计,查阅海量资料,反复推演计算,终于成功地设计出YZ型旋流混合式脱硫除尘降硝脱水四位一体塔。但新的挑战接踵而至,由于技术过于前沿,无人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难以找到试验单位。2012年底,王雅珍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拿出自己积累二十多年的科技收入,总计近一个亿的资金,在小兴安岭最南麓的清河林业局创建集中供热项目,她要用实际行动证明燃煤锅炉也能比燃气锅炉更环保。在烟尘弥漫的清河林业局,她果断关停了六个不合格的小锅炉房,充分运用自己自主研发的十几项节能减排科技成果,亲自设计了一次网、七个大型换热站、五个小型换热站、新建的五套二次管网,并对上百栋楼前管线和楼宇管线进行了全面改造,对两台46兆瓦(相当于65吨/时)的热水锅炉进行了66项减阻改造。成功地打造出了供暖面积达95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项目。YZ型旋流混合式脱硫除尘降硝塔更是惊艳了众人,它以零电耗、零水耗、零运行费用、零排污的卓越性能完成了烟气处理任务。零下 4℃以上,锅炉熊熊燃烧不见烟雾、运行成本几乎为零、废水零排放的神奇效果,让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惊叹不已,纷纷前来考察学习,有人形象地将这些近乎超越想象的科学成果誉为“仙女的法术”,这无疑是对王雅珍教授科研成就的高度赞誉与充分肯定。王雅珍教授和黑龙江供热协会在通河昱真供热公司现场,举办了4期全国培训班。2015年黑龙江省唯一的五星级职业病防治所到通河昱真供热有限公司热源厂进行验收。通河昱真供热有限公司获得了平均91分,黑龙江第2名是70分。她亲自管理供热公司运营了六年,在节能减排领域里创造出10多项国内外第一。
持续奋进:初心坚守环保使命 热忱续写绿色篇章
二十年栉风沐雨,上海昱真公司在环保技术领域深耕不辍,终成行业标杆。公司研发的系列药剂、水处理设备与烟气治理设备,接连获得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六大部委的联合推荐,荣膺重点节能减排产品与技术称号。特别是在工业给水领域,昱真公司以 “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环保运行” 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实现了节能、减排、环保的协同推进,其水处理技术和烟气治理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了行业典范。
王雅珍教授研发的以有机、无机、微生物相结合的系列防腐阻垢剂配合设备、管网减阻排污改造,其综合节能减排技术在密闭循环水系统,以供热为例,可以节约燃料20%50%、节水50%95%、节电≥30%,大幅度降低事故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3~5倍。在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以冷水发电机组为例,对一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可以年增效3000~5,000万元。对一台100万千瓦发电机组,可以做到年增效1.5~2个亿。
公司的烟气治理设备更是凭借“投资少、运行成本低” 的显著优势,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多年来,公司为包头热力总公司、齐齐哈尔昱峰供热有限公司、山东石横电厂、陕西蒲城电厂、扬子江药业集团等众多大型企业量身定制节能减排方案,不仅助力企业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更从根源上解决了环境污染难题,让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
作为上海昱真公司的掌舵人,王雅珍以卓越的智慧与坚定的信念,为企业发展与国家的环保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她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国内,更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1999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美国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了一期水的讲座。王雅珍在专题讲座中发表了《钠离子交换再生废液对地下水的污染》的50分钟演讲,以翔实的数据和实例揭示了钠离子交换法的巨大危害。这场演讲震动了国际学界,短时间内,美国20几个州相继宣布禁用或限制使用钠离子交换器。欧洲更是掀起了技术革新浪潮,全面推广反渗透技术替代传统工艺,王雅珍的理念,深刻地改写了全球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轨迹。
信念是人生支柱,责任是人生动力,奋斗是人生幸福,奉献是人生价值,这是王雅珍从1987年开始的座右铭。回溯过往,王雅珍始终将人民福祉置于首位。1985—1987年,她跋山涉水,走遍祖国大地,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全国性调研,面对“国人将无合格饮用水”的严峻预警,她毅然地辞去了高校教研室主任职务,投身环保科研一线;1991—1993年,她又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开展为期三年的实地考察,为环保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在当代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浪潮中,王雅珍始终保持着淡泊名利的初心,专注科研,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
80岁的王雅珍依然坚守在环保事业的最前沿。2021年,在热电联产机组技术交流会上,她以敏锐的洞察力提出了“优化长输供热管网设计可实现大幅节能降耗”的创新理念,从设备改造到细节优化,全方位地给出改进方案,赢得了业内的广泛赞誉。她坚定地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将全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用实际行动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为守护祖国的碧水蓝天而不懈奋斗。
在科研攻关之余,王雅珍始终心系青年人才培养。连续八年,她坚持为清华大学与赤峰学院联合举办的供热专业学生讲授《供热水处理和设备防腐》课程。课堂上,她不仅倾囊相授专业知识,更以自身的经历为教材,告诫学生“科研以爱国为基,为人以正直为本”的原则,将家国情怀深植学子的心间。她的谆谆教诲如明灯,照亮了无数青年的科研之路,也为祖国的环保事业培育出一批批具有信念坚定的新生力量。
从青葱岁月到白发苍苍,王雅珍以爱国热忱为帆,以工匠精神为桨,在环保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她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着科技报国的壮丽篇章,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为中国环保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展望未来,相信这位环保斗士将继续勇毅前行,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征程中,创造更多奇迹,绘就更美画卷!
标题:上海昱真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雅珍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cjxw/47830.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