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4字,读完约4分钟

梁辉南博士(左)、王荣华博士(右)、高珺博士(中)茶水间休息聊天( 4月1日拍摄)。 新华社姚剑锋摄影

新华社4月16日电题:拥抱中国机遇实现人生价值三博士回国创业记

新华社记者于力、白涌泉

在大连芯冠科技有限企业的现场,三位海归博士关注着机器的一举一动。 这是一家初创型公司,也是国家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公司和第三代半导体领军公司。

年,对在海外留学、从事多年的梁辉南、王荣华、高杰三位博士来说,成为了人生的转折点。

那年6月,在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的邀请下,他们回国参与了第三代半导体项目的论证。 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他们产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

到了不惑之年的梁辉南是三人中年龄最大的,三人都是回国迅速发展的探矿者。 回国前,他已经拿到了绿卡,生活无忧。 年,他作为先头部队回国考察,一个越洋电话从梁辉南的手机里冒出来,电话那边的王荣华和高珺欣喜若狂。 产业新闻国,科技兴国。 当时祖国在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很薄弱,回来不仅可以为祖国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还可以升华自己的人生价值。 高珺说

快讯:拥抱“中国机遇” 实现人生价值——三博士归国创业记

国外再好终究不是家,我们决心很大,也就是说一定要回国创业。 现在看,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王荣华说。

大连半导体领域协会会长、原大连市经济信委副主任唐忠德非常了解三位博士回国创业的过程,高度评价了他们研究、掌握的成熟产业化技术。

硅基氮化镓外延和功率器件的技术开发和生产,将有助于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化技术的弯道超车,为处理我国it产业的核高基困境做出贡献。 唐忠德说。

王荣华博士(中)与工厂内两名工程师分析拆解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4月2日拍摄)。 。 新华社姚剑锋摄影

年3月,3位博士在大连高新区的帮助下,引进社会资本4300万元,创办了大连芯冠科技有限企业。

年4月,第一条国际领先的优质6英寸650伏氮化镓外延片产业化生产线在大连建成投产。年2月,第一条国际领先的650伏氮化硅功率器件在国内首次通过可靠性测试,正式投放市场。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杜国在评价该项目成功生产时表示,: 650伏氮化镓外延基板的研制和批量生产使许多电子元器件在电能转换应用中更加节能,而我国的氮化镓功率器件行业

记者穿着干净的衣服,穿着干净的鞋子,戴着口罩和手套,进入700平方米的生产现场,看到10名工程师在生产线上忙碌。 高珺告诉记者,生产线看起来是高水平的,但在这里工作很辛苦。 如果身穿干净衣服一天就下来的话,皮肤容易脱水,长期的噪音环境也会成为考验。

快讯:拥抱“中国机遇” 实现人生价值——三博士归国创业记

三博士回国创业以来,大连高新区为项目落地实施提供了包括现场、配套和补贴在内的诸多支持政策。 半导体产业的投入生产周期长,可以迅速实现产业化,与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是不可缺少的。 高珺说

王荣华在南京大学上本科期间就开始关注氮化镓行业,近年来,他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参与了中国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的路线图绘制。 他认为这里的英特尔、德豪光电等大型半导体企业可以为项目的上下游和人才储备提供良好的产业基础。

快讯:拥抱“中国机遇” 实现人生价值——三博士归国创业记

目前,该项目的第一期工程已经投资了9000万元。 按照计划,二期工程计划投资5.1亿元,陆续建成占地100亩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厂区,其中包括5000平方米的超纯厂房、3000平方米的厂区和5000平方米的生活区。 预计2021年全部产后每年生产8万块6英寸硅氮化镓外延基板和1亿个硅氮化镓功率器件。

快讯:拥抱“中国机遇” 实现人生价值——三博士归国创业记

届时,我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仅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我国硅基氮化镓功率器件的研发和生产也将达到更新的阶段。 高珺说 目前,企业聚焦于规模化生产线融资业务,预计将实现年规模化生产。

标题:快讯:拥抱“中国机遇” 实现人生价值——三博士归国创业记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1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