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4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9月17日电题:山西店子底村的红色财富之路

新华社晏国政、王劲玉

金秋九月,收获季节。 62岁的孔双喜吃完田旁和谷子,走进大棚看到了即将成熟的葡萄。 又是一个好年景。 他说

孔双喜是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侯村乡店子底村的农民。 他所在的村子三面环山,是去太原东山一带的必经之路。 70年前,这里是解放太原战役的大后方,也是有名的支前示范村,全村16名村民为支援前线献出了生命。

店底村落杂粮和水果蔬菜丰富,但交通闭塞,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 瓜果经常遭灾,卖特产要骑自行车和电动车走几十里才能到县城。 孔双喜说,村民们大多是农民的好握法,不饿,但长期不赚钱。

新的反贫困运动开始后,店子底村和很多革命老区村一样被明确为贫困村。 全村700多人中,有149人被识别为贫困人口,连续3年遭受冰雹灾害,同时生病的孔双喜就是其中之一。

消除贫困的努力正在这个偏远的村子里进行。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合作机构的支持下,村里道路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村依托扶贫项目资金建设130多个塑料大棚向村民租用经营,迅速发展采摘、农家乐等乡村旅游。 打造以支前为第一文案的红色教育企业品牌,同时建设支前餐厅和支前市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开红色礼堂,讲精神,讲政策,讲技术,充分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热情和能力。

快讯:山西店子底村的“红色”致富路

这几年,店子底村接待了近5万名游客,接待了10万多名参观者。 产业富裕了,礼堂丰富了头脑,店子底村党支部书记石狗栓说,巨大的人流不仅增加了村子的人气,也为村民开拓了视野,带来了商机。

孔双喜从村子里集体租了两个塑料大棚种植葡萄,但是因为是贫困者,所以被免除了房租。 地里种的荞麦面和谷子等杂粮,以及在家腌的老咸菜等特产,一出门就可以拿到支前市场贩卖。 种了一辈子的泥足子,学会了采用微信、支付宝( Alipay ),成为了销售明星。 他说:“葡萄每年能挣1万元以上,特产每年能挣5000元以上,过着连咸盐都买不起的艰苦日子。”

快讯:山西店子底村的“红色”致富路

像孔双喜一样,店子底村的穷人家纷纷租塑料大棚,在支前餐厅打工,在支前市场卖特产。 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前的2800元左右增加到现在的1万元以上,全村也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年末,经过判断检查,店子底村脱下了贫困的帽子。

快讯:山西店子底村的“红色”致富路

摆脱贫困的店子底村有更大的目标:优秀的红色教育,让支前精神代代相传。 加强乡村旅游等产业,让老百姓的钱袋更大。 组织村外年轻人回村创业,进一步增加村里的人气。 石栓说:“是集结人气、人才、人才,通过乡村的振兴来巩固消除贫困的攻防成果。”

快讯:山西店子底村的“红色”致富路

孔双喜摆脱贫困后,变得更有活力,一刻也没空。 种田,卖特产,打工,农家乐,什么都不落。 是在好日子做的。 政策这么好,我们不好怎么办? 他说

标题:快讯:山西店子底村的“红色”致富路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3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