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2字,读完约5分钟

6月8日,在灵宝市函谷关町的高基准农田里,展示着农家收获的彩色小麦。 当地彩色小麦培育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已初具规模,走上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道路。 聂冬晗段景波摄影

□本报记者刘红涛

三夏之间的中原大地,一片金黄,麦浪汹涌。 走在高标准的农田里,目光所及,一马平川、田成方、林成网、水路连接、道连通、干旱可以灌水、丰收画卷震撼人心。

稳定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我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连续两年得到国务院审计激励。 那么,我省的高标准农田在哪里呢?

稳定生产、亩产常年持续超过千斤

6月4日,滑县白马坂高标准农田麦浪汹涌,机器轰鸣,一辆联合收割机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奔跑,时而停下来,落下金色的麦粒,农夫脸上呈现出丰收的喜悦。

看看今年的小麦,籽粒饱满,都很圆润,一亩产量至少1300斤,比去年高七八十斤! 枣村西徐营村的77岁袁斗手里拿着收获的麦粒,笑得像个孩子一样兴奋。

种下了一辈子的老办法,袁斗觉得这些年小麦产量一步步提高,原来种植地亩产100多斤,实行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后一跃至800多斤,这几年酱料还在上升,今年突破1300斤。

小麦单产不断上升,实现稳定高产,得益于当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作为全国小麦第一县、河南第一产粮大县,滑县规划高标准农田155万亩,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34.5万亩,建成全省最大的50万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快讯:高标准农田 高在哪儿

袁家22亩土地在高标准农田示范方内。 这两年,我们粮食年产量3万多斤,超过了原生产队的产量。 他感慨地说,有了高标准的农田,天旱了就可以浇水,通过种田实现了旱涝的收获。

粮食生产的根本在于耕地。 十二五以来,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我省累计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89亿斤,粮食年产量连续13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近三年连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实现了干湿收获,平均亩产150斤以上。 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黄幸福介绍。 稳定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到2025年我省将建设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300多亿斤粮食生产能力。

快讯:高标准农田 高在哪儿

高产,地里充满了黑色科技

小麦亩产855.2公斤! 6月5日,在延津县塔敷街道办事处的通郭村高标准农田,丰德存麦20日进行了千亩丰产方实际打击检测。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小麦专家指导小组顾问郭天财宣布,丰德存麦20日刷新了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

快讯:高标准农田 高在哪儿

小麦亩产超过1700斤,不仅是一套良种良法,而且远离高标准农田内无人机植保、机械化农业等现代农业科技,使良田成为农业黑科技集散地的试验田,以农业优质快速发展为典范。

不仅豫北小麦主产区,豫东平原商水县,粮食大家邱守先的2100亩小麦也丰收,实测亩产超过1300斤,今年小麦丰收,多亏了灌溉期浇水。

老邱流土地位于商水县流动力建设的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内。 5月初,受高温影响的麦田发生干旱,他利用物联网,利用视频监控和控制中心发送的数据,查看干旱区划,用手机操作自动灌溉系统,在家一天播完2100亩小麦

以前雇人工灌溉地,一个人每天最多灌溉十亩地,一亩地的人工费一共花了七八十元,现在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灌溉了。 说到农田自动灌溉系统,邱守先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作为高标准农田的升级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内土壤潮湿监测、病虫害监测、自动灌溉、气象预警、无人机等设备齐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现代农业科技与大数据在田间冲突,粮食生产更具科技范围,农民耕作更轻松,代表着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方向。 在基层经营了近30年事业的商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祁勇感慨地说。

让更多农民担金杆,更高质量、高效粮食生产,按照规划,未来我省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将深耕深松、测土配方施肥、自动灌溉、土壤底情监测和病虫害监测等现代农业科技同步结合,河南省成为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如果不抓紧高标准农田建设放松,就拉了粮食生产的关键。 郭天财认为,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的加快,生产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抗逆减灾和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我省粮食生产高基点稳产,越担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越稳,越扛越牢。 ③5

快讯:高标准农田 高在哪儿

十二五以来

通过建设高标准的农田

●我省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9亿斤

●粮食年产量连续13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

●近3年连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到2025年

●我省将建设8000万亩高的标准农田

稳定保障1300亿斤以上的粮食生产能力

标题:快讯:高标准农田 高在哪儿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5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