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53字,读完约6分钟

我到过很多地方/数过这个城市最年轻的年纪/它是如此美丽/令人心碎/不是海市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草都被血汗凝结着。

这是著名诗人艾青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写的诗。 20世纪50年代末,艾青在这里生活了6年,目睹了短短几年的荒凉戈壁崛起的军垦新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年轻的城堡》。

目前石河子市人口达到67.7万人,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人口的1/4。 这部筑城史是一座和新中国差不多年龄的军垦新城,变身为宜居城市,获联合国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好案例城市迪拜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示范城市,被誉为戈壁明珠。

快讯:石河子 从荒凉戈壁到宜居之城

戈壁开辟了新天地,蓝图被描绘到最后

石河子原本是玛纳斯河流经的玉石沟,除了石头以外都是石头。 4月上旬,在石河子市树木覆盖的小花园里,90岁的老军垦陆振欧告诉记者,在戈壁沙漠,只有几十家房子,街道上有几家杂货店、铁匠炉和马车店。

1949年底,陆振欧毕业于中国军政大学广西分校,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 1950年,随部队来到人迹稀少的戈壁沙漠平原的石河子,一会儿就是70年了。

陆振欧还记得1950年,在这片戈壁沙漠,新疆军区代司令王震将军大声宣布。 凭借我们自己的力量,必须建设新的城市。 转眼之间,戈壁沙漠的人们欢声雷动。

有想法,也要有计划。 王震将军从上海聘请了计划专家。 陆振欧说,1951年,由上海建筑专家组成的规划设计小组很快拿出了石河子市城市建设方案的草图。 那年5月,石河子城市建设拉开大幕,年末建成土木结构平房733间,道路建设14.7公里。

快讯:石河子 从荒凉戈壁到宜居之城

老人感慨地说,在其规划图中,城市道路设计广阔,防风林带布局合理,这些都为后来建设绿色美丽的城市奠定了科学基础。 当时两层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是二十二兵团机关的办公楼,被称为军垦第一层,改建为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快讯:石河子 从荒凉戈壁到宜居之城

戈壁开辟了新世界,天山总是掀起轩然大波。 1965年7月,陈毅元帅陪同周恩来总理来石河子参观,写下了这篇《访问新疆》,高度肯定了兵团屯垦戍边的千秋伟业。

从陆振欧老人家出来,记者来到了八师石河子市机关的办公楼。 兵团第八师党委书记、政委、石河子市委书记董沂峰仔细展开了旧石河子规划草图,与墙上最新的石河子规划图相比,现在的城市布局是68年前决定的。 同济大学帮助我们的最新计划草案也是基于最初的这张计划图,真正画出了蓝图。

快讯:石河子 从荒凉戈壁到宜居之城

一草一木,都是由血汗凝结而成的

谁说沙漠不荒凉,窝在家里,没有门窗。 一日三餐,玉米之间的高粱。 号声还没亮,但要找火种,去烧离石河子市区20多公里的天山北麓将军山下,红色景区军垦一中队很有名。 82岁的老连长胡有才穿着土黄布军服,打竹板讲述连队开垦初期的痛苦回忆。

快讯:石河子 从荒凉戈壁到宜居之城

去给我看看我结婚时住的新房。 沿着沟坎小路,绕过一排废弃的巢穴,胡有才老人在山前塌陷的洞前停了下来。 大家都很惊讶:这不是蔬菜室吗? 可以变成新房间吗?

当时,我沿着山坡斜挖了约2米深,铺上干草,再铺上军毛毯,在洞口放上玉米梗,我就和恋人结婚了。 大家开玩笑说,这才是真正的山洞,我们住了三年。 老人开朗地说。

屯垦之初很难,绿化环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有人问,老连长的生动来了:戈壁沙漠的太阳是火辣辣的毒药,有树就凉快,也能防风。 因此,本文明确了首先种树,然后修路,用树定路,用树规划的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 我们从来石河子的第一天开始,就想办法进行绿化,努力让树种生存。 胡有才说,为了种树,一些军垦士兵喝了湿水库的水,把从几十公里外运来的雪融水用于苗木灌溉,石河子的一草一木,被血汗凝结了。

快讯:石河子 从荒凉戈壁到宜居之城

最近,石河子市西公园改造升级向市民开放,成为80岁的余庆高老二人难忘的好地方。 他说公园本来就有围墙,需要离家绕道几百米进入公园门口。 现在围墙全拆掉了,很方便!

八师石河子市规划局副局长吴昊表示,拆墙透绿是石河子市绿化惠民的新举措,市园林研究所植物园也向市民开放,提高园艺功能,建设科研型+开放型公园,创造城市绿色家园。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石河子以绿色闻名天山南北。 目前石河子城市绿地面积2580公顷,人均平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0平方米,城在园中、园在城中,依山傍水入城,公园城市风貌初步形成。

奋斗,谱写新的荣耀和梦想

进入石河子西工业园区,一系列工厂鳞次栉比。 作为兵团最初时期快速发展工业的重要基地,这里承载着兵团人民的光辉记忆,纺新疆第一线,织新疆第一块布,榨新疆第一糖。

这些都曾是兵团乃至新疆快速工业发展的支柱和骄傲。 小区管委会负责人吴国华告诉记者,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这里诞生了兵团乃至新疆第一家工业公司。

这里有我们最宝贵的记忆。 穿着蓝色工装的王彬礼是八一棉纺厂的工厂职员,进入工厂27年了。 她的父母是1958年建厂时从内地来支援的第一批员工。 年下半年,工厂停业了。 做出了多么巨大贡献的员工不能被忘记,这些历史辉煌的工厂不能在这里报废! 新一届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向这片土地投入眼球:保护老厂区,留下城市记忆,建设八一记忆创意公园。 能留下现场,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安慰,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今年春节过后,王彬礼和老员工们忙起来,投入了公园前期的工作。

快讯:石河子 从荒凉戈壁到宜居之城

在西区火力发电厂巨大的拱顶型储煤库前,吴国华指着进出的垃圾清运车告诉记者。 这里很受电影企业的喜爱,要建设大型电影院。

石河子的创新活力不仅表现在老厂区,也表现在年轻人凝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年8月正式招聘的科技创业园,目前已有100多家小微公司上传,孙后醒的新闻科技企业就是其中之一。 我爷爷是那年一野一兵团的入疆士兵,在军垦博物馆也能看到他的名字。 孙后醒说,幼姥爷向他讲述了老兵团人艰苦奋斗的历史,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 目前,企业获得专利授权20余项,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公司。

快讯:石河子 从荒凉戈壁到宜居之城

石河子活跃在新一代兵团的人的身影。 我们早就把自己当成新疆人、兵团人了。 今年是郭宗越和妻子邓慧芳来石河子的第十年。 2009年,他们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和西部计划志愿者从山东来到这里。 两年来,他们喜欢上了石河子,留下了决策,组成了一个小家庭。 郭宗越说,他最舒服的事情就是带着两个孩子,走在树荫下的路上,感受这永远充满活力的军垦新城的跳动。

快讯:石河子 从荒凉戈壁到宜居之城

《人民日报》(年04月18日02版)

标题:快讯:石河子 从荒凉戈壁到宜居之城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7055.html